取消
搜索历史

    AMD关键技术助攻 用核心数越高性价比越高狙击竞争对手

    来源:科技新报 2020-02-26 08:42产业资讯

    自2019年的Ryzen 3000处理器发表以来,AMD凭藉着台积电7纳米制程的Zen2架构处理器,在包含桌上型、笔记型及服务器市场抢下不少的市占率。除了单在核心数就可做到64核心128执行序,优于竞争对手的28核心56执行绪的情况。

    更重要的是,AMD不仅核心数翻倍,售价也比对手低很多,其中64核EPYC售价也不超过7,000美元,桌面版64核更不到4,000美元,几乎不到竞争对手一半,这让外界好奇,AMD是如何做到这样的性价比?

    根据国外科技媒体《OC3D》报导,AMD的Zen2架构处理器,在原来MCM(Multi-Chip Module)多芯片模组设计再进一步,改用chiplets小芯片设计。简单来说就是将CPU核心与I/O核心分离,分别使用不同的制程技术,前者使用的是台积电7纳米制程技术,后者是格芯14/12纳米制程技术。这样设计的好处,日前AMD在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(ISSCC)公布部分数据,对比7纳米Zen2在不同核心配置下的成本状况。

    在桌上型处理器的部分,如果将16核心32执行序的Ryzen 3代做为100%标准,那么采用原生核心的16核心处理器的成本将超过2,也就是至少是两倍的成本。而如果是EPYC服务器处理器,则核心数越多,成本优势就越明显。其中以64核心的7纳米制程Ryzen为标准,则48核心的成本就是0.9,而原生48核设计的成本至少是1.9,也就是同样几乎为两倍的成本。

    不过,因为核心数的减少,成本效益相较于原生和心设计的部分也会下滑。以桌上型8的处理器做为标准,成本就跟原生核心设计差不多。因此,总的来说,在16核心及其以上核心数的处理器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成本优势。

    对此,AMD也对于这样的成本差异做出的解释,就是因为AMD的小芯片设计中,还有IO核心是14纳米制程来生产的,这部分成本比较固定,不会因为核心数而增减,所以CPU核心越少,成本优势就不会突显,核心越多,则成本优势就会越显著。

    (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半导体新闻网立场,版权疑问请联系客服。)
    关于我们| 隐私条例| 版权申明| 联系我们

    2018-2022 Copyright© SemiNews.com.cn